>综合资讯>图文>

冬至耗阳气的习惯:冬至,阳气潜藏

时间:2024-05-08 20:00:35/人气:141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本周日将迎来冬至节气,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随后便昼渐长夜渐短。

常说“数九寒冬,冷在三九”,冬至后气温大幅下降,“冬至”是数九头,此后每数9天是一九,三九便是最冷时候,九九数尽则是回暖之日。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冬至后不仅隆冬将至,还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储蓄”健康的好时节。

潜阳补温迎来春

古有“顺时摄养”说法,养生养生节令更替调整。

冬至后阳气初生,精心调养、敛阳护阴方可使体内阳气充足,达延年益寿目的,因此学会“御寒、养藏、补阳、益阴”至关重要。

冬至到“数九”始,此时是人体阳气最弱时期,抵抗力较弱,若不注重躲避风寒,易被风寒侵袭,因此防寒保暖是首要任务。

外出适时佩戴手套、帽子,注重头足保暖,早晚气温较低时老人尽量少出门。

《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因此冬季要注重潜藏阳气,避免熬夜、过度操劳、过食生冷、急躁发怒扰动闭藏阳气。

由于冬季在五脏中对应肾脏,故要藏好肾中精气,避免过咸饮食,宜食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益肾食品,适当摄入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入肝肾二经的黑色食品。

冬至阴气极盛,阳气开始升发,适当补养阳气可平衡体内阴阳,养精蓄锐迎来春。

可以适当吃羊肉、枸杞、韭菜、大枣、糯米、桂圆等温热食物;居室常开窗换气,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适当出汗,避免大汗泄气,以及保持畅达乐观的心态。

《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气候干燥,如北方地区常有大风天气,因此要注重滋益阴精。

少食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食肉同时要注重新鲜果蔬的摄入;室内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多食百合、银杏、银耳、莲藕、莲子、雪梨等润肺食物,以助阴津蓄积。

巧用穴位养生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常在冬季复发,加之天气寒冷不愿意多动,更是存在很多健康隐患,因此不妨利用艾灸或按揉穴位以达保健养生功效。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降逆和胃功效,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每日坚持按揉穴位5—10分钟,按揉至酸胀感,尤其适合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的日常自我保健。

白天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隔天一次,助慢性胃痛及胃寒患者缓解疼痛。

按摩肾俞穴对肾脏有保健作用,改善肾功能、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腰痛、调节肾精,还可治疗腰膝酸软。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个。

按摩前先双掌擦热,再掌心对上肾俞穴顺逆时针各摩擦50次,持续3—5分钟至腰部发热。(力度不宜过大,轻度摩擦即可。)

每日散步时,可双手握空拳,以每次30—50下的频率,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

涌泉穴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按摩、艾灸此穴能激发肾经气血、散热生气、补充肾中阳气。

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中缝与脚掌前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可用“搓脚心”按摩涌泉穴,每晚睡前,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至脚心发热,再换脚重复。

待两脚擦热后,微活动脚趾,两脚互相摩擦数十次后即可睡眠。

“三多三少”健康饮食

眼看19年的日历越来越薄,圣诞、元旦、春节也随之逼近,不少聚会都提上行程了。

暴饮暴食,过食肥腻、浓浊食物都会影响脾胃运化,冬季饮食应少食多餐,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减少糖类、脂肪、盐的摄入。

冬至进补前也要注意调理肠胃,虽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的民谚,但还是得根据自身体质选择补方哦。

冬至来了,2020还会远吗?第一批90后准备奔三了,你做好准备了么~

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5 GongXiao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