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医生手绘乳腺疾病科普系列(6)
黄镇(图文) 付晓艳(审校),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普通外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医生会建议采取积极的态度,早期手术。因为某些情况下,它继发为乳腺癌的风险增高,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它,看看这种瘤有什么特点,如何发现,如何治疗?
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单发)和外周型(多发)。中央型起源于大导管,通常位于乳晕下,而外周型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临床上中央型比较常见,好发于30~50岁女性。
如上对比图可见:中央型多表现为单侧单孔乳头溢液,常为血性或浆液性,部分患者在乳晕附近挤压肿瘤所在位置,能看到相应乳管开口有液体溢出;外周型表现比较隐匿,偶有乳头溢液,有时能在肿瘤所在部位摸到相应的肿块。
平时如果在内衣上见到有血性或者浆液性液体,或者轻轻挤压乳头可见某一个点溢液的要高度警惕,导管内瘤由于深藏于乳头附近,有时候不易察觉,所有有溢液和肿块的都需要就诊明确。
临床上大多数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超声优于X线,核磁灵敏度较高,对于外周型的评估优于彩超,对于需要手术者需要术前完善核磁检查来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造影也可协助诊断。乳管镜是最直接的检查手段,可直视下导管灌洗,也可行细胞学诊断。
由于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伴有非典型病变的乳头状瘤其继发乳腺癌的风险增高,所以临床上初步怀疑是此类病变者,均采取积极的态度,即便是已经穿刺活检无癌变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也需要外科积极干预。
外科手术需要切除包括病变导管在内的乳腺区段。如果病变涉及范围较大,有的周围型涉及全乳腺时需要行全乳腺切除术 乳房重建术,如果病理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则治疗原则同乳腺癌,所以这个手术宜早不宜迟。
(配图为作者手绘)